最近手机版免费中文字幕_久久这里只有免费精品6www_把女人弄爽特黄a大片片_国产一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海南信息港
網站首頁 >> 勞動法規 >> 文章內容

職業衛生培訓

[日期:2016-10-20]   來源:海口招聘網  作者:海口招聘網   閱讀:0[字體: ]

職業衛生培訓(控制有害化學物質、生產噪聲、高溫危害)

一、有害化學物質的控制措施

一)、防毒對策

1、物料和工藝:盡可能以無毒、低毒的工藝和物料代替高毒工藝和物料,是防毒的根本措施。如無鉛印刷工藝、無氰電鍍工藝、用甲醛脂、醇類、醋酸乙脂等低毒稀料取代含苯稀料。

2、工藝設備:生產裝置及工藝設備應密閉化、管道化、盡可能實現負壓,防止有毒物質泄露、外逸。生產過程機械化、程序化和自動控制可使作業人員不接觸或少接觸有毒物質、防止誤操作造成的中毒事故。

3、通風凈化:受技術及經濟條件限制,仍然存在有毒物質逸散且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必要的機械通風排毒、凈化裝置,使生產場所達到衛生標準。

通風排毒主要有兩種形式全面通風、局部通風。

1)全面通風:采用全面通風時,應不斷的向車間內供應新鮮空氣或符合一定要求的空氣,同時從車間內排出有害空氣。要使全面通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首先要根據車間的用途,生產工藝布置、有害物質散發源位置及特點、人員操作崗位和其他有關因素合理的組織氣流、確定合適的通風換氣量。

(1)氣流組織原則:送入車間的新鮮空氣應直接送到工作地點,減少污染,然后在與生產過程中散發的有害物質混合排除。

(2)送排風口位置對通風效果的影響:按全面通風的原則,車間內送風口應設在有害濃度較小的區域,排風口應盡量布置在有害物質產生源附近或有害物質濃度最高區,以便最大限度的把有害物質從車間內排出。根據送風口和排風口位置不同,一般分為三種形式:

A、下送上排從車間下部的送風口送入新鮮空氣,直接在操作地區散開,然后流向車間上部,經排風口排出。這種氣流組織方式多用于散發有害氣體或余熱的車間,新鮮空氣可依最短路線迅速到達工作地點且渦流區很少,途中受污染的機會較少,大部分在車間下部工作地點作業的工人直接接觸到新鮮空氣。

B、上送下排新鮮空氣從車間從車間上部的送風口送入,通過工作地點,從車間下部的排風口排出,氣流路線較為通暢且以縱向運動為主,渦流區較少。這種氣流組織方式可用于無熱源存在的車間。

C、上排上送送風口布置在車間上部,自上而下送風,氣流通過工作地點后再返至上部,經排風口排出。采用這種方式時,由于送出的新鮮空氣先經過車間上部然后才到達工作地點,它可能在途中受到污染,且因氣流的路線不很通順,往往有較多的渦流區。鑒于山噶戶特點,這種氣流組織方式用得較少,只有在車間下部不便布置排風口時才采用。

2)局部通風

局部通風系統由排風罩(吸氣罩)、風道、凈化器、風機和排氣筒組成。從環保角度考慮,只有局部排風系統才能實現凈化。

A、對吸氣罩的原則要求:形式適宜、位置正確、風量適中、強度足夠、檢修方便。常用的吸氣罩有傘形罩、槽邊罩。

B、對風道的要求:風道阻力盡可能小、風道形式盡量采用圓形,如為其他形狀,應計算當量直徑及摩阻。

C、風機:根據所需的風量及風壓,以及其他的工藝條件,選擇最佳工況的風機,以便用最小的動力消耗獲得最大的效果。

3)有害氣體凈化技術

為防止大氣污染,保護環境,從車間內排除的有害氣體,需采取適當的凈化處理措施。對經濟價值較大的物質,應盡量回收。有害氣體的凈化方法主要有燃燒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目前多采用吸收法和吸附法。

4、對有毒物質泄露可能造成職業危害事故的設備和工作場所設置可靠的事故處理裝置和應急防護裝置。

5、采取防毒教育及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定期檢測。

二、生產性噪聲的控制措施

(一)、噪聲的定義;

從物理學的觀點出發,噪聲就是各種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音的無規律的雜亂組合。從生理學觀點講,凡是使人煩躁的、討厭的、不需要的聲音都叫噪音。

(二)、噪聲源

按產生噪聲的振動源,可以將工業噪聲分為三大類即:空氣動力性噪聲,機械性噪聲和電磁性噪聲。

1、空氣性噪聲是由于氣體震動產生的,當氣體中有了渦流或發生了壓力突變等,引起氣體的擾動,就產生了空氣動力性噪聲。

2、機械性噪聲是由于固體震動而產生的一般起源于設備的連接點和運轉區單個的或周期性的撞擊。在撞擊、摩擦等機械應力作用下,引起機床零件和被加工材料彈性變形,并以震動形式表現出來,這就產生了機械噪聲。

3、電磁性噪聲是由于電機隙中交變力相互作用而產生的。

(三)、噪聲的危害

噪聲污染以成為當今世界上一項重要的公害,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生產性噪聲的危害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產生頭疼、腦脹、昏暈、耳鳴、多夢失眠、心慌、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征候群。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交感神經緊張、心跳加快、心律不齊、心電圖T波改變、傳導阻滯。血壓變化。

3、對視覺器官的影響:眼痛、視力減退。

4、對消化系統的影響:食欲不振、惡心、胃張力減低。

二)、噪聲性耳聾

噪聲性耳聾:指操作者在強噪聲環境下工作引起的耳聾。噪聲性耳聾不易被早期發現,因為人耳的聽力范圍在20-20000HZ,但對2000-8000HZ的高頻聲音靈敏度較高。早期損失主要在高頻范圍內。國際化標準組織(ISO)確定聽力損失25dB為耳聾標準。人耳正常聽力普通交談55-65dB,個別可低致15dB,一般認為聽力損失在25-40dB為輕度耳聾,40-55為中度耳聾,70-90為重度,90以上為極端耳聾。

(四)、聲控制與治理

噪聲控制與治理的原則:從聲源上根治噪聲,從傳播途徑上控制,在接受點采取防護措施。

1、聲源控制

A、減少沖擊性工藝和高壓氣體排空工藝,盡可能以焊代鉚、以液壓代沖壓、以液動代汽動。

B、選用低噪聲設備,使用啞音材料降低噪聲沖擊、對產生較大振動的設備、管道與基礎、支架之間采用柔性連接。提高設備加工精度和裝配質量。

C、采用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的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實現遠距離的監視操作。

D、改進加工精度和裝配精度

2、從噪聲傳播途徑控制:

A、廠區合理布局:將高噪聲車間與低噪聲車間分開布置,對特別強烈的聲源,可設置在廠區偏僻地區。同一車間內的機械設備,在工藝條件容許的情況下,高低噪聲設備應分區排放。

B、利用屏障阻止噪聲傳播

3、從聲源或傳播途徑上控制噪聲仍然達不到要求時,可進一步采取消聲、隔聲、吸聲隔振、阻尼等聲學技術措施解決。

4、個人防護:采取噪聲控制措施后,工作場所噪聲仍不能達到標準要求時,應為勞動者提供適宜的防護用品(如耳塞、耳罩)。(技術、管理手段不可行時使用,不必要采取技術手段時)

三、高溫危害預防與控制

(一)、高溫作業定義:指工業企業和服務行業工作地點具有生產性熱源,當室外實際出現本地區夏季室外通風設計計算溫度的氣溫時,其工作地點的氣溫高于室外氣溫2度或2度以上的作業。

(二)、生產性熱源:是指生產過程中能夠散發熱量的生產設備、產品和工件等。

(三)、高溫作業的氣象條件:高溫作業的氣象條件包括空氣的溫度、濕度、氣流的流動和熱輻射四個因素。

(四)、高溫作業的類型:一類是高溫、強輻射熱作業,屬于干熱型作業。另一類是高溫、高濕作業,這種作業又稱濕熱作業。

(五)、高溫的危害:在高溫條件下作業主要的生理功能改變為:體溫調節、水鹽代謝、循環、泌尿、消化系統變化。主要表現為體溫調節功能失調、水鹽代謝紊亂、血壓下降、嚴重時可導致心肌損傷、腎臟功能下降。同時高溫作業可引起職業中暑。

(六)、防暑降溫措施:

1、工程技術措施:合理安置熱源,盡量遠離操作者;隔熱措施:建筑物隔熱、設備隔熱(熱絕緣、熱屏蔽);自然通風、機械通風及空調降溫。

2、衛生保健措施:

1)高溫作業工人就業前及夏季以前應做好職業性體檢,對患有心血管系統器質性疾病、高血壓、甲亢、肝腎疾病等職業禁忌癥人員,不得從事高溫作業。

2)限制持續接觸熱時間,提供清涼飲料。

四、三同時與預評價

一)、三同時的定義:職業病防治法第16條明確規定;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二)、建設項目工業衛生“三同時”專篇編寫的主要內容

1、設計中所遵循的國家及地方的衛生法規、標準、規范和規程。

2、建設項目的用途、生產性質、設計能力、使用的原材料、中間產品、產品,工藝流程,生產設備機械化或自動化程度。

3、生產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部位、存在的形態、主要的理化性質和毒性及危害的范圍和程度。

4、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危害因素所采用的建筑設計和勞動衛生防護措施及預期效果。但對于因工藝或設備本身存在的難以克服的困難或尚不能解決的技術問題,要進行說明并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措施。

5、根據生產特點和衛生級別、職工人數及構成,設置生活衛生設施,包括浴室、更衣室、休息室、女工衛生室、廁所、醫療室和工業衛生室及其設備。

6、寫明用于工業衛生防護措施的經費概算及占工程投資總額的比

三)、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與職用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是指取得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衛生評價機構,在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依照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的要求,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分析,預測其對工作場所和勞動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對泥采取的職業病防護設施的預期效果進行評價,對存在的職業衛生問題提出有效的防護對策,并提出科學、客觀、公正的預評價結論。

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是指在建設項目驗收前,對建設項目存在的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的濃度、強度進行測定,對除塵、排毒、通風、照明、采光等各種職業衛生防護設施、輔助設施、應急救援設施和職業衛生管理進行評價的行為。評價的結論作為衛生行政部門對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的主要依據。

相關評論

求職招聘首選
            海口人才網www.haijob.com

特別說明:本站所有資源轉載自互聯網,我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及時聯系5403207@qq.com,我們將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