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各位。不是靜不下來,是不想靜下來,是沒有自制力讓自己靜下來。而這和信息大爆炸半毛錢關系都沒有。你的問題是,知道的太多,做到的太少。把你知道的一半做到了,你會比現在厲害五倍。
如果以上內容戳到了你的玲瓏心,我表示抱歉。但我固執地認為,玲瓏心不同于玻璃心,它是可以用來被打碎的,而不是把它保護起來,讓你的內心越來越禁不起風雨。
我認為,靜心與實干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何在信息大爆炸時代進行學習,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習慣
沒有人能靠一時的決心或者熱情(通常跟勵志有關)來支撐長年累月的學習(所謂的靜下心來學習),所以首先需要摒棄的是各種有關“速成”的心靈雞湯,它們就像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服用完畢后似乎燃起了對學習的無比激情,然而長此以往,對你的身體只會產生更多的副作用,并且影響你的事業。
不靠心靈雞湯靠什么?靠習慣,靠長年累月形成的每天的日常習慣,它能把你的激情凝固下來,分布到每一天的細節當中。這樣,長久學習的第一要務是培養習慣,根據行為學家的研究,培養習慣也就需要21天而已。所謂完美的方法、技巧或者類似的模式,都是不存在的。你必須從改造自己開始,形成日常學習的習慣。
但遺憾的是,這個沒有人能幫助你。
2、效率
有了習慣之后,要保證效率。好比說,你每個周日晚上7:00到10:00讀書3個小時。但其實,這3個小時中包括了你電話聊天15分鐘、洗漱10分鐘、刷微信微博20分鐘、看不進去發呆累計半小時……
如果你詳細記錄這3小時的流向,你會發現,真正用于學習的時間只有1.5小時甚至更少。所以有很多人說,我每個周末花了半天甚至一整天學習,卻什么也沒學進去。
問問自己,你誠實面對自己了嗎?你是在學習累了時刷朋友圈刷微博放松,還是刷朋友圈累了看兩頁書放松?
3、管理時間
你每天可用的時間就那么多,不要再有“管理時間”的觀念了,你只有在各個時間段強迫自己把應該做的事情完成,而不是拖延到下一個時間段。
時間是不能被管理的,能管理的是自己。如果你把一天的時間當做一個河床來看,到一天結束時,你會發現在那些干枯的河床上,擱淺著“刷微信”、“發呆”這樣的破船。
4、目標
開始學習之前,請務必先搞清楚你要學什么,你的學習目標是什么,接下來的所有時間都應該忘我地執行這個目標。
比如說,我5分鐘之前決定,在接下來的半個小時之內處理一個問題。
那么,做了這個決定之后,就不要再想接下來這半個小時是去刷一下朋友圈還是去回一下微信消息,還是去刷一下微博。現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在這半個小時把問題處理完畢!
糾結于這個問題之外的一系列問題,只會消耗能量,對你做當下的事毫無益處。
再比如,很多人在學習時候會想,這半天是看人才發展,看領導力呢,還是互聯網呢?卻打開了一本關于平臺戰略的書,一邊看還一邊想著人才發展和公司治理,然后一上午過去了。
糾結應該發生在做決定之前。一旦做了決定,時間就必須全部用在執行這個決定上,而不是糾結你做的決定。
5、筆記/復盤
我去年寫了多篇關于人生思考和管理類的文章,有人問我如何在工作這么繁忙的情況下還能寫文章,還有人邀請我去分享做筆記的方法。
事實上,我始終堅信“眼過千篇不如手動一篇”的道理,將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即時整理成文稿,能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和敏感性。莫言在獲諾貝爾獎演講中說道:“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別人的,只有寫出來才是自己的。”寫文章是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會把存儲于大腦不同區域的零散的知識點組合成完整的思維體系。
這是學習習慣的問題,我并不否定記憶的作用,只是,有效的筆記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帶來事半功倍的成果。
比如說,你是一位高級管理者,如果你不善于記錄和計劃,你的工作就會變得繁忙而無序,你一定要把你的每月工作計劃和每周安排記下來,按照特定的模式去踐行計劃。
當然,你的目的不是做一本整齊的筆記,也不是按一個特定的順序和模式把事情做完。永遠不要混淆了學習的手段和學習的目的,不要迷失在各種方法當中。
如果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寫,怎么辦呢?而且每個人的學習習慣確有不同,那就需要在腦海里復盤、在實踐中復盤,不愿意動筆但是愿意動腦的人,也會通過這個方法得到收獲。
6、打破慣性
人都喜歡停留在舒適區。
人的慣性是極難改變的,成功者的慣性是路徑依賴,失敗者的慣性是習得性無助。有句話說,假如你有一個問題,你逃避它,那么你就有了兩個問題。
你想利用下班后的時間看一本書,但是每天回來都很累,都想刷一遍朋友圈,然后你就開始想,明天再看吧,后天再看吧。你習慣性地一直停留在刷手機的舒適區里。
就像上面說的,你開始有了兩個問題:
1.你沒有按照初衷去執行學習計劃。
2.你為每天沒有執行而感到愧疚,為時間流逝而焦慮。
但是,好消息是,和前面那句話相對應的也有一句話:如果你開始著手解決這一問題,那么你就只有半個問題。
7、立綱
社交網站和大眾媒體同樣可以實現靜下心來學習的效果。
學習和刷朋友圈看起來好像很對立,但其實朋友圈可以被利用起來靜心學習。
比如,我在寫方案時,特別關注“綱”,標題鮮明,邏輯就會清晰,不急于先考慮內容。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閱讀習慣——先看主題,選好主題再認真讀,靜下來讀進去。
同樣的一篇干貨,你花1分鐘快速掃完,就繼續為朋友的照片點贊,我花了10分鐘認真讀完,誰有收獲?
之前有同事暗笑我看朋友圈的文章太慢了,沒有必要。但日積月累,你覺得到底誰更慢?
我前些天在思考,刷朋友圈一年,相當于閱讀30本書,其實這個結論大概是從我自己的行為當中總結出來的。問題的關鍵在于,你選擇閱讀了什么樣的內容?你以怎樣的方式閱讀?最終是否能夠指引或者影響你的實踐?
結語
有了保持有效學習的習慣和心態,有了較強的自制力,能明確自己學習行為的目標,才是靜下心來學習的關鍵,才是“道”。道為本,至于是在家還是在咖啡館,是在手機上還是在書本上,是刷朋友圈還是微信聊天或是刷微博,只是方法,是“術”上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