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時始終保持微笑”“盡力迎合面試官的喜好”“不該問的不問”……如今,不少大學生諳熟面試技巧,照搬求職“面經”,模式化的表現給人做作和虛偽的感覺。
2011年,一檔全新求職節目《職來職往》在熱播。“節目在還原面試現場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年輕人,特別是一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職來職往》的18位面試官之一,某教育集團副總裁于洪澤對校園招聘關注頗多。
2012年就業高峰已至。即將走出校園的大學生該如何充分展現自我,在面試中贏得加分?就此,于洪澤、國家人才測評師劉寧等人力資源專家提出中肯建議。
“面經”并非求職寶典,盲目套用可能適得其反
“一到面試現場,發現垃圾便馬上撿起來,看見凳子倒地就箭步相扶。”某大學論壇里,一則求職“面經”正在熱傳。
“所謂‘面經’,只是其他求職者總結的面試技巧和經驗。如今,這些僅供參考的文字,卻成了一些應屆大學生的求職寶典。”大四學生王文強說,不少同學都熱衷從網上淘“面經”,并用心研習模仿,刻意包裝自己。
“‘面經’和技巧雖有一定輔助作用,但是過猶不及。”劉寧曾組織、參與多場校園招聘,對大學生的表現印象深刻:“有的學生一直擺出微笑的姿態,讓人感覺很假,很做作;有的學生知道企業看重實習、兼職經驗,就在簡歷中羅列出一長串實習經歷,但多數只是走馬觀花,沒有得到真正鍛煉;有的為了凸顯自己,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拼命搶當領導者,但實際性格、能力卻更適合成為團隊合作者;有的從問題里揣測面試官的意圖,給予過多迎合性和示好性,甚至同一問題,不同面試者的回答竟然完全一致或十分類似。”
“其實,不同企業對同一問題的看法迥異。比如對待詢問工資,有些企業認為還沒有確定能否來工作就談報酬,這個人很不職業化,有些企業則認為對自己基本權益都不關心的人,怎么能夠對工作負責任。如果盲目套用,很可能弄巧成拙。”于洪澤說。
專業能力有硬傷,就像一個氣球越吹越大,里面卻是空的
“看一樣的‘面經’,背一樣的答案,做一樣的手勢,擺一樣的微笑,過于看重華而不實的包裝,反而讓人丟掉了最本色、最重要的東西。”采訪中,劉寧不無感慨。
“有的應聘者西裝革履,外形靚麗,卻疏于專業,對面試官的提問不理解,甚至答非所問。”王文強是《職來職往》的忠實觀眾,對一些選手的表現深有感觸:“播音與主持專業的張超,沒有通過普通話等級考試;名校經濟系的吳珊珊,回答不上一個最簡單的經濟學常識;學會計的不知道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應聘市場營銷職位的不懂營銷‘4p’是什么;回答如何在媒體上推廣揚琴,一位應聘策劃職位的小伙子只說了自己的愛好。”
“專業能力是起碼的錄用標準,這方面有硬傷,面試顯然不能過關。”可口可樂公司公共事務及傳訊部經理高旭峰說。
找不準興趣點,獲得的崗位可能成為雞肋
“您覺得哪個崗位適合我?我該應聘哪個職位?”在面試現場,高旭峰經常聽到這樣的提問。“面對求職,很多應屆大學生顯得茫然無措,他們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賣點所在,也不明白將來到底要干什么,對自身缺乏定位,職業規劃模糊。”
春節前,王文強成功簽約一家水泥公司。此前,他也經歷過類似困惑。“我學的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但有過不少市場營銷實踐,曾夢想成為營銷經理,因此對就業選擇很矛盾。咨詢就業指導老師后,我重新規劃了職業生涯,選擇了對口的水泥企業,希望能發揮專業優勢,三五年內從技術員走到中控室主任崗位,并逐步涉足鄰近的混凝土、玻璃、陶瓷行業。”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經驗對未來也很重要。你是適合做后勤支持還是在前線沖鋒陷陣,你真正的興趣點在哪兒,為什么找這個崗位,想體現什么價值,在前期要有清晰的定位。有的學生想先找份工作,不行再換,這種心態是惡性循環,經常是換一家走一家,不僅職業不穩定,也會失去很多機會。”劉寧說。
往往適合你的工作,都是你看不上眼的工作
簽約水泥企業時,王文強沒有進實驗室,而是選擇了下車間。“呆在實驗室檢驗樣品,只能明白原料和熟料的成分,如果從一個個車間走過,就能系統掌握水泥生產的整個工藝流程。兩者獲得的經驗截然不同。”
“其實,我們專業的就業形勢非常好,但對口行業往往粉塵大,又臟又累,很多同學不愿意去,他們更傾向于跨專業,坐辦公室。”王文強說。
“心態決定狀態。”于洪澤表示:“應屆大學生首先要調整好心態,要認識到自己還不是人才,只是具備了知識,但知識還沒有結構化的人,需要在實踐中逐漸學習和印證。”
“不要好高騖遠,只盯著工作環境好,福利待遇高的職位。只要沉下心,踏踏實實干,一份普通的基礎性工作也能做得有聲有色。”劉寧說。
事前了解企業信息和崗位職責,是起碼的尊重
“你申請的是什么職位?”
“呀,不太清楚,我投的簡歷太多了,自己也忘了。”面對面試官的提問,一位應聘者面露愧色。
“面試前一定要認真準備,做好功課。”劉寧提醒:“投報任何一家單位,都應在網上或通過其他途徑了解相關信息,把握關鍵點,至少要知道企業文化和所應聘崗位的職責,讓面試官感覺你對這次面試是尊重的,彼此也會很舒服。”
“同樣行業,不同企業的要求不同。比如同是做銷售,快銷品、耐用品和IT產品的銷售是完全不同的。要特別關注公司的運作狀況、發展前景和崗位的工作內容、性質、周圍人員甚至上下班時間。”高旭峰說。
“一個對招聘單位一無所知的求職者,面試很難成功。”太原工業學院信息工程專業大四學生張歡歡介紹,面試前,室友蔡瑩專門研究了招聘單位的試題,學習了相關業務知識,還針對公司性質準備了英文自我介紹,結果一面成功。
面試過程中,傾聽和互動同樣重要
“面試就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相互認識的過程。交流的雙方是平等的,要避免任人宰割的心態,積極主動與面試官進行互動。”于洪澤表示:“應聘者要敢于說話,敢于提問,不能光答不問,完全沒有問題的人,不是有思想的人。”
“面試沒有標準答案,關鍵是在互動和交流過程中,考察應聘者的團隊合作、溝通表達、邏輯思維、人際協調能力和氣質形象。應聘者既要積極參與,邏輯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要換位思考,適時承認他人。切忌為了展現自身能力素質,而直接否定他人或壓制其他同學發言。”于洪澤說。
“急于表現而忽視傾聽,也是面試中常見的問題。面試官要求‘小組討論時間為30分鐘’‘不要把桌上的物料帶走’,有些學生沒有聽清指令和題目要求,把時間搞錯了,把試卷和筆拿走了。”劉寧強調:“傾聽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在關鍵崗位,聽不清指令,就會造成很大損失。尤其在無領導小組討論中,面試者應該認真聆聽每個人的發言,一個不屑的白眼、一次不耐煩的扭頭,都會被面試官看在眼里。”
放下沉重包袱,展現真實自我
一家企業的群體面試設置了一個8人一組的簡單游戲,要求每個人抽一個號,然后閉著眼睛尋找自己的位置。游戲結束,只有一位始終緊閉雙眼卻最終站錯位置的女生得到了工作。
“無論在職場還是在面試中,真誠永遠是第一位的。”劉寧表示:“你是適合做領導者、協調者,還是時間的管控者,只要定位準確,把自己真實的實力和真正的性格展現出來,面試官是看得到的。如果套用技巧,刻意掩飾,反而會丟掉很多分數。”
高旭峰說:“將一個精心包裝的自己呈現在面試官面前,或許會僥幸成功。但是,日后用人單位會失望地發現,你并不是他們需要的人;而你也可能感到工作不甚理想,這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有害的。”
“企業之所以看重校園招聘,就是希望在一張白紙上描繪出美麗的畫卷。你真誠地展現自我,企業也會真誠地給你回報。”劉寧說。
三個關鍵心理決定求職成功
在求職過程中,如果講究技巧、善于思索,完全可以在求職路上找到“捷徑”。筆者根據自己的求職經歷,總結出成功求職的三個心理因素,供廣大求職者參考。
亮出自己的長處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關鍵是能以長補短、“以勤補拙”。例如有的人可能學歷不高,但卻具備他人所不及的口才;還有的人可能年紀偏大,與用人單位界定的“年齡范圍”相距甚遠,但他卻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出色的管理才干。或許你的某些長處正是用人單位所渴求的。如果你能把自己的長處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來,就有可能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
不輕言失敗
求職過程中,被用人單位拒絕是很正常的。其原因不勝枚舉:要么是你的學歷不夠,或者所學的專業不完全對口;要不就是受年齡、經驗等其它因素所限。可以說,除非你是“度身定制”的專才,招聘單位對你一見鐘情的概率是少之又少的。關鍵是在求職過程中要樹立信心,不放棄任何一次可能成功的機會,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任何用人單位都歡迎那種做事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人才。
先期進入角色
應聘前“未雨綢繆”,盡可能地掌握應聘單位更多的信息。進入面試階段時,選擇適當的時機主動出擊,或者對招聘單位現有的經營提出一個更完美的改革方案;或者對公司發展前景作一番展望;或者談一下,一旦被聘用,你有哪些能耐能為他們帶來效益等。關鍵是要將話說到點子上,讓招聘人員產生這樣的印象:你雖未正式“登場”,但已經提前進入了角色。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難道不會對你刮目相看、情有獨鐘嗎?